對電纜來說深度測量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參數,地下管線探測儀提供了三種測量方法分別為直讀法、45°法及80%法。這三種方法各有優缺點,用戶可根據不同使用環境、條件選擇使用。下面分別介紹三種方法的使用。
一、直讀法測試
地下管線探測儀能直接測試地下電纜深度。深度值顯示在LCD液晶顯示器上。深度測量在電纜測試時能迅速測定電纜的深度。測試步驟為:發射機采用直連法連接,接收機測定正確的電纜路徑,移動接收機到目標電纜的正上方。接收機的位置盡可能地位于電纜正上方。垂直拿著接收機不要晃動,按動深度鍵。接收機將測試的深度顯示在液晶顯示器上。不要在電纜的彎頭或T接頭附近進行深度測量。要獲得高的精度,至少離開彎頭5米處進行深度測量。當有較大的干擾源或存在相鄰管線的感應信號干擾時,進行深度測量往往是得不到準確讀數的。使用測量深度的功能時必須十分注意,因為干擾磁場和相鄰管線對于直讀測深的影響非常大。讀深度值時操作者應首先探測干擾磁場和相鄰管線的磁場,盡量在理想環境下測試深度。如直讀法測深的精度不能滿足要求。請使用45度角測試深度法或80%法。
直讀測深的方法雖然簡單,但要獲取正確結果需要一定的條件,否則測量精度不高,甚至得到錯誤結果。應用直讀測深的條件之一是此時的波峰值和波谷測得的路徑要基本重合,否則誤差會很大。其二是直讀的深度要經過校正才能達到較高的可靠性,校正的因素包含:管線埋設土壤的濕度,以及檢測信號的頻率,一般土壤濕度越大、檢測頻率越高,校正的系數就應越小,一般在0.8-0.95之間。簡單的辦法是找一個深度已知且無干擾的電纜段,測出直讀深度,與實際埋深相比較就能得到校正系數。
測量埋深時要注意接收機的方向,應使接收機的線圈與電纜走向垂直,可以通過輕微轉動接收機,使面板上的顯示讀數達到最大值來判定。此外,還應注意:直讀埋深值是接收機機身底部到管道中心的距離。
把接收機從地面提高5厘米重復進行深度測量檢查可疑的深度測量值。如果測量到的深度增加的值與接收機提高的高度相同,則表示深度測量值是正確的。
如果測試環境理想,深度測量的精度應為管線埋深的±5%。然而,有時可能不知道現場條件是否適合深度測量,所以應該采用以下的方法來檢查測試深度值:
1、檢查深度測量點的電纜前后至少有5米是直的。
2、檢查10米范圍內信號是否相對穩定,并且在初始深度測量點的兩邊進行深度測量。
3、檢查目標電纜附近3至4米范圍之內是否有相鄰的干擾管線。這是造成深度測量誤差最常見的原因,鄰近管線感應了很強的信號可能會造成50%的深度測量誤差。
4、稍微偏離管線的位置進行幾次深度測量,深度最小的讀數是最i準確的,而且此處指示的位置也是最準確的。
二、45°法測試
將接收機移到所需測試點,確定電纜的正確路徑。用波谷法盡可能的標出管線的路徑。把接收機的底端放在地面上,使得接收機與地面成45度角。移動接收機離開電纜路徑,接收機移動的路徑同管線路徑保持垂直,當接收信號指示為零值時,接收機同電纜路徑的距離就是電纜的深度。在電纜的另一方重復上述步驟,測得的距離值應該相等。當電纜兩側測得的深度值不相等時,表明有別的管線或金屬物質。
三、80%法測試
本方法使用簡單,利用電纜走向的垂直剖面,測得的管線峰值兩側的80%值處,此處兩點之間的距離就等于管線埋深的距離。
將接收機模式選擇為波峰法,找出電纜峰值最大點即管線的正上方,記住當前的峰值并保持增益不變,沿管線垂直剖面分別左右移動接收機,當達到峰值的80%時,記住這左右兩點,這兩點的距離即為管線的埋深。可通過調節增益使峰值為一好計算的特定值,如左圖,在管線正上方時調節峰值為800,分別左右移動接收機,當顯示值為800×80%=640時記住左右兩點的位置,左右兩點的距離即管線的深度。